经历的雷同化与失去的独立性
个体的独立性,需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过程中,一点点地 被培养起来。但是,实际上现在孩子们的经历与过去相比,正在变得 雷同化,给人“十分狭窄”的印象。不管问哪个孩子“你对什么感兴趣”, 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。比如说,在家教很严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其大部分的时间 都被辅导班、作业题占据了,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,也都花在了打游戏、 看动漫、看网络视频等这些事情上。不是在'学习,就是在看手机屏幕。 那种真正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、发掘自我兴趣点的“空闲时间”, 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。
就好像走到全国各地都是同样的商店一样,不管走到哪儿,遇到 的孩子都是同一种思考和行为模式。问他们“有什么喜欢做的事情” 或者“感兴趣的事情”,得到的也都是相同的答案。这种雷同性,让 人感到可怕。
表面上看,他们所受到的外部刺激多种多样,但这种多样性其实 是一种假象,真正能接触到新鲜体验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。原因就 在于这种被包装成产品或服务的、可复制的体验,并不能被称为真正 意义上的独立体验。
而且,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,人们可以接触到庞大的信息,这
就会造成“信息超负荷”的状态。人们不知道该如何筛选出真正重要 的信息,有时偶尔映入眼帘的信息,能轻易地左右我们的判断与行为。
长时间地处于“信息超负荷”的状态,会引发没有精神、木购的 情绪。这是不是让你想到了那些玩电脑或玩手机长达I5个小时的人的 样子呢?新鲜的兴趣与意愿已然消失殆尽。长此以往,我们很难想象 将会发生什么。可能到了中年,面对现实问题仍然表现得没有力气, 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那种“过度依赖手机”的案例。“回避现实”与“依 赖互联网媒体”这两种情况相结合,就会使人陷入“回避”的沼泽而 无法自拔。
人类的大脑原本就是用来处理信息的高级机器,因此,信息革命 所带来的将是近乎“改变物种”的影响。
页:
[1]